电科方案 赋能新时代的中国北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斗系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11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介绍新时代中国北斗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分享中国北斗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
作为北斗系统建设与应用推广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电科高度重视参与北斗系统建设,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肇雄强调,要推动北斗产业成体系发展,构建从核心芯片、终端产品到服务平台的完备产业体系。目前,中国电科的业务布局覆盖北斗全产业链,在北斗系统建设、星基增强系统、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基础产品等领域积累了重要成果,助力北斗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自主创新 全面支撑北斗“三步走”
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在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上,始终印刻着中国电科的奋斗足迹。
深度参与北斗系统建设,中国电科为北斗系统打造了“智慧大脑”和“指挥官”,以及布满全身的国产化关键元器件“神经网络”,一路护航北斗系统的稳定运行。
管控中心“智慧大脑”,多机并行高效率。统筹调度北斗系统有序运行,中国电科研制的管理控制中心,就像卫星导航系统的“大脑”和“指挥官”,可以指挥空间段和地面段的协同运行,进行地面天线和各类观测设备的统筹调度、卫星和地面站的监视和控制,以及导航电文的编排上注等,实现对全网卫星的全时跟踪测量和高频度注入,解决了几十个系统、上万台套设备的集中监视和控制难题。
测控通信“中枢神经”,随时在线不断联。在火箭发射和卫星飞行过程中,中国电科在陆、海、天全方位布设地面雷达、地面测控站、海上测量船以及中继卫星等,用无形电波张开了一张100%覆盖的天罗地网,以接力的方式与卫星保持实时畅通,确保飞行器在航行过程中时刻在线。
上千元器件,不可或缺核“芯”件。无论是火箭腾空,还是卫星在轨运行,都离不开众多关键器件的有力支撑。星用固态放大器、空间行波管、传感器、多功能芯片等,这些关键元器件虽然身材迷你,却同时兼具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为北斗心脏提供“源动力”。
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北斗应用“朋友圈”
大力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发展,推动北斗产业快速做强做优做大,中国电科用天上的北斗“导航”地上的生活。
“你看,这是我们研发的以北斗定位导航芯片为核心的北斗手表。戴上手表,即使进入了没有手机信号的深山,也能发出求救信息,同时还能获得呼救人的具体位置,了解呼救人的心率、血氧、体温等健康指数。”
这是中国电科在北斗应用领域的典型产品,也体现出集团公司大力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的科技实力。以点带面,通过开发系列化智能融合终端产品,中国电科将北斗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成功应用于交通运输、减灾救灾、智慧城市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深入服务国计民生。
北斗上天,中国电科牵头建设的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可以实现对原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的改进;北斗入海,护航海洋渔业资源,中国电科发布了首个北斗海事终端国际IEC标准,开展北斗船舶监管系统应用,累计装机各型北斗监管终端20000余套,产品在国内船舶行业广泛应用;北斗上车,北斗农机自动驾驶产品和安装北斗行驶记录仪的各类车辆,基于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实现车辆的实时监管;北斗守护地质安全,中国电科实现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微波高精度测距技术融合,对地灾监测实现毫米级的灾害预警,满足水利、水电、交通、国土等行业的远程高精度位移监测要求。
在发展中应用、在应用中发展。下一步,中国电科将积极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北斗系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