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进深空,倾听4亿公里之外的星际奥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月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闻网、人民网人民视频等主流媒体合作,中国电科联合制作的《坐标中国》之“中国深度”主题片《探进深空》正式上线。
《坐标中国》系列以不断刷新的“中国跨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力度、中国速度”为经纬,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重大成果,讲述国资央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使命担当、当好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的生动故事,展现中国建设者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的胆识、魄力与智慧。
今天,为您带来“坐标中国”系列主题片第十九期,“中国深度”之《探进深空》。
在中国东北、西部边陲的土地上
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上
一面面巨大的深空天线
正向着浩瀚无垠的宇宙
向着遥远未知的火星接力工作
日夜探索……
深空探测“天罗地网”护“天问一号”平安
2021年5月
我国火星探测器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
时至今日
它仍在火星
为我们探索着星际奥秘
“天问一号”距离地球最远时
超过4亿公里
是目前我国深空测控系统
已达到的最远距离
在如此遥远的深空还能
与地球上的我们传递信息
靠的就是散布在广袤大地上的
深空测控天线系统
地球一直在自转
要想一直盯紧高速飞行的“天问一号”
需要在全球布下多个深空站
利用国土东西纵深
中国电科牵头研制了
全亚洲最大的佳木斯66米深空测控站
喀什35米天线组阵系统以及
我国首个海外深空测控站阿根廷35米深空测控站
无死角捕获探测器的位置和状态
测控覆盖率高达90%以上
“收到!天问一号传回图像”
2021年2月
深空测控站接收到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传回地面的首幅图像
图像里火星阿茜达利亚平原、
克律塞平原以及
最长的峡谷—水手谷等
标志性地貌清晰可见
声像传输只是“开胃菜”
航天测控通信系统
拥有更强大的功能
对于探测器来说
航天测控通信系统就是“风筝线”
也是它们与地球联系的唯一纽带
而对于航天员来说
则是他们和地面通联的“生命线”
深空天线组阵系统:倾听4亿公里外的“声音”
从月球的38万公里到火星的4亿公里
我国迈向深空的脚步越走越远
仅靠单个大口径测控天线
能够接收到的信号微乎其微
已经不能满足深空测控任务
对测控和数据传输的需求
通过缜密论证
中国电科采用
多个地面天线联合工作的方案
研制出4×35米天线组阵深空测控系统
并投入使用
以单天线作用距离4亿公里计算
合成后的系统作用距离超过8亿公里
且性能不会下降
为未来我国走向更远的深空
提供了雄厚的测控技术储备
从太空走向深空,中国探测高度不断刷新
沿着距离轴丈量
我国深空测控网的作用距离
月球探测38万公里
图塔蒂斯小行星
光学成像700万公里
火星探测4亿公里
但深空探测不止于火星
载人登月、月球科研站
木星以及远天体的探测……
作为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
中国电科积极发挥
测控通信系统主体研制单位作用
不断加强测控通信能力建设
织密探测“天罗地网”刷新探测高度
测控通信技术走向更远的深空
也走向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从第一代测控体制
到如今的第三代“综合化测控体制”
从软件到硬件
从基础元器件到整机、系统的
100%国产化自主可控
从“人工操作”到“自动运行”
让“玉兔”在月球背面
通过“鹊桥”与地面站互致问候
让“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火星
让“祝融号”在火星表面款款而行
星空浩渺无垠,探索永无止境
中国电科见证了我国从航天大国
不断向航天强国迈进
面向未来
我们将继续勇担使命
以更硬核的电子信息技术
续写中国航天的华丽篇章